西醫的貢獻與不足


  近代西醫在細菌學方面的發展,如抗生素及疫苗的發明,使得人類能控制並解決很多傳染病的問題,這方面確實是中醫無法完全替代的。又,西醫在牙醫的發展與進步亦是中醫所不及的,另外,在外科手術方面的長足發展以及在急救的各種技術與方法,無疑的也是中醫無法也無需替代的,諸如這些,西醫的確為人類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從這些方面來看,雖然西醫獲得了當代主流醫學的地位,但是,慢性病的病因,至今傳統西醫幾乎還無法都弄清楚,還只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也尚未發展出能讓任一慢性病確實完全痊癒之技術。職是之故,從這個方面來看,醫學尚在發展階段,以乎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在慢性病方面,雖然中醫尚不具備已完全成熟的痊癒技術。但是相較於西醫,中醫早在幾千年前就已有較完整的理論基礎,以後亦將有更大的機會發展出理想的解決方法。大多數認為中醫是不科學或迷信的人,其假設是現代的科技已到達很發達的年代,但是,若從現在的觀點評論100年前的科技,沒有人會認為100年前科技很發達,如汽車、電車、飛機、手機等的發明,而且,當今不能被科學認證的理論,很可能在100年或300年後的科技手段就能被認證。未在現今科學得到證明的理論,有可能是迷信,也有可能是現代科技還不具備足夠的證實能力。



  16世紀,當時歐洲在教會的影響下,主流的科學家深信地球是上帝創造的,且是認為地球才是宇宙的中心,這就是所謂的「天動說」,但是,當時有一位科學家名叫哥白尼,他卻提出了「地動說」,也就是認為地球事實上是繞著天(即太陽)在運動的。哥白尼的地動說因違反教會的天動說,被當時的教會及主流科學家嚴厲批評並被整肅,當時主流的科學家,即立足於當時的科技已經非常進步的假設基礎所做出的結論。



  西方的一些國家如德國諸國及我們鄰國如日本、韓國等國,一些人士有感於西醫之不足,近年來,紛紛成立研究中心來研究中醫,試著從中醫的理論中來補傳統西醫之不足。綜合上述,傳統西醫主要有下面幾個問題: 


1.執著於目前科學能證明的:


  中醫的一些理論如五行學說是古人觀察大自然的變化後所歸納的結果,因目前的科學尚法證實,故遭到目前的傳統西醫及一些中醫學者的嗤之以鼻與駁斥,但現在不能被證實的未必就是迷信與錯誤的,如上所述,科學的發展總是較慢的, 16世紀哥白尼所提出「地動說」,雖被當時的主流科學家所駁斥,但後來已被科學證實是正確的,且現今已無人會質疑,又,如果沒有胡克發明顯微鏡,又有誰會相信細菌及病毒的存在及小小的細菌及病毒竟然足以擊潰一個大他好數萬倍的人類?


  2.只重局部而忽略整體:


當前西醫對於慢性病都還是處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階段,因為只是治標而非治本再加以用的都是化學藥,故有很大的副作用,美國哈佛醫學院的 柯曼達 博士從將近十年的糖尿病臨床實驗中就發現,多年來西醫醫師給病人吃的降血糖藥,確實有很大的副作用,不僅會傷害肝臟,還會因為降血糖藥讓胰臟發炎產生了人體自體免疫攻擊,攻擊到負責製造胰島素的胰臟β細胞,就因為長期服藥長期攻擊到最後β細胞都死光了,之後胰臟就完全無法製造胰島素,所以才會要注射化學合成的人工胰島素。人工合成的胰島素因不是人體自己合成的,會產生抗藥性與依賴性,故胰島素注射治療久了之後也會失效,最後糖尿病人就須洗腎。反觀中醫在幾千年前,就知道一個疾病的發生絕非是單一與局部因素,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小宇宙,五臟六腑只要有一個有問題就會造成整體的不平衡,因此造成糖尿病的原因有可能是根源於腎,亦可能是根源於胃等,不一而足。


3.未掌握重點,將疾病複雜化,病名不斷增加,連西醫學者都搞不清楚


  西醫由於不斷的創造病名,如今病名之多,已多到不用說是西醫,既使是西醫學者都無法全部記憶下來,或許有人認為分得愈細才能求得愈精,可是試想一下,不要說以後又將增加多少病名,光是現在的二十萬種病名已多得離譜了。而且,病名並不重要,瞭解病因才是追求病癒的主要關鍵,如今病名之多,所有醫學生、醫學博士在求學的過程中光是病名都記不來,又如何能去研究病因?而且現代西醫醫學在萬病論下,每一種疾病必須都有一種特效藥,以目前的科技水準,一種特效藥必須幾十年才能研製出來,但每年都增加了許多種的新病名,為此使現代西醫醫學專家們在演講或報章的發表理論中都必須附帶一句話:“XX病,至今尚病因不明,目前亦無特效藥。  但反觀中醫在幾千年前就提出:「萬病一元」、「氣血不足、氣滯血滯、經絡不通萬病生」。這些理論亦經一些先進國如德國、日本等國之教授、醫師等研究證實是正確的。


 


參考書目:


三浦於莬 (日本東洋醫學科教授)、岡田研吉 (日本岡田醫院院長),「気血水健康法」,日本:冬青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rylih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